超市的貨架還缺什么?
時間:2011/3/24 發(fā)布:蘇州貨架生產(chǎn)商 【
大 中 小】 閱讀:
次 公司動態(tài)
收藏本文
節(jié)假日,無論是特意去超市購物,還是路過超市,見人如蟻行,提出大包小包,使人有種錯覺,生活正是以它為中心才能如此美好地延伸。至少對我來說,它是如此的重要。如果某個星期沒有按時去超市,整整五天,我家餐桌上就只有兩道菜“青椒炒肉”、“炒芽白”,勉強度日。
人大抵都是這樣,“得隴望蜀”,在享受了購物的方便之后,還希望更多的東西。其實在最初,僅僅是種感覺,并不知道自己還想望著什么。直到今天,目睹了一件小事,才如夢初醒。
以前進商店總會受些“挫折”,不是售貨員太冷漠就是他們太熱情,讓人不習(xí)慣。進了超市,在商品中穿行,我如魚兒在水中游,偶有閑暇時,還會把那些雖然檔次一般,但樣式不少的衣服鞋子自得其樂地試穿一番。東西不是非買不可,想要時放進購物車,不想要了又拿出來,今天,我正是這樣往推車?yán)锓湃肴乙粋星期的“物質(zhì)基礎(chǔ)”,來到新鮮食品柜臺前,低頭拿兩盒肉丸,就聽得身邊“啪啪”幾聲響,一個售貨員丟了幾盒剛打封的鮮肉在柜臺里,我身邊幾個趴在柜臺上的中年婦女立即“開戰(zhàn)”竟然還有兩個人在搶一塊肉。售貨員見狀,又丟了幾盒進去,這才平息了戰(zhàn)爭。三個售貨員笑看,那神態(tài)讓我想起了人們在動物園喂鴿子時的笑容。繼續(xù)推車前行,腦海里仍浮現(xiàn)出三個售貨員的笑,種種不和諧的感受一起涌現(xiàn)出來:超市里,那些廣播播放著女高音不標(biāo)準(zhǔn)的普通話,大喊“特價、降價”破壞人的心境;在你想詢問商品的情況或稱食品時,找不到“負責(zé)”該貨物的售貨員;在你專心選購時,冷不丁身邊冒出個“女巫”,“忠告”你最好買某某牌子的而別要手中那個牌子的;特定的商品上標(biāo)著明價,柜臺上又貼著另一種價格,詢問時,售貨員會說“那個價是假的”;購物不要超過兩只手的負載量,因為你要提著它們越過超市門外的“鐵柵欄”走百來米去找出租車……超市的商品很豐富,很齊全,但目前看來,超市的貨架上只有商品。
回到家,心存疑惑,還是不知道它缺少什么。其實,只不過是員工培訓(xùn)沒有到位;或者,就是超市的管理理念沒有完善;如果一定要說,也不過是缺少了那么一點點人文關(guān)懷。沒有必要太在意。不過,還是不明白,超市從1930年出現(xiàn)于美國紐約牙買加皇后食品店,70多年來,它的生命力到底在哪里?想起沃爾瑪、普馬、家樂福、麥德龍、百盛等無數(shù)個國際頂尖商業(yè)巨頭的“進攻”,我有點“杞人憂天”。特意在網(wǎng)上查了查超市的資料,有一篇文章讓人略覺安慰,說中國的超級市場已出現(xiàn)從單一的出售商品向出售服務(wù)和消費者附加值過渡的趨勢。誰能讓消費者用最少的支出、最短的時間、最快的速度、最低的價格在最優(yōu)質(zhì)的服務(wù)下完成一次快樂的購物,誰便是最大化的市場占有者。
但愿“趨勢”早日成為現(xiàn)實。